8、史载灵岩山为春秋吴王馆娃宫遗址。自此以后,达官贵人,逸士名僧纷纷在此建园墅,兴梵呗。信士许愿,菩萨显灵;名师弘扬,圣徒力阐,灵岩山寺遂成东南净土宗一大道场。千百年来,人们凭借丰富的想像,为这名山披上了一层层美丽的神话之衣,编织了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故事。传说与神话,历史与故事,扑朔迷离,使之更具魅力。在灵岩山寺内,现保存著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景观,有的鲜为人知。
9、“砚池腰横界清桥,萧萧雨天观奇景。”砚池,位于大雄宝殿前,长约十二米,宽约四米,呈长方形,又名“上方池”,是春秋时代的遗迹。池上拦腰横跨一座小石桥,桥上刻有“界清穚”三字。界清桥连通大雄宝殿,上面青苔斑驳,外形古色古香,系花岗石结构,相传是宋代建筑。一说乃古代人们制作石砚,曾在此采取砚石,留下此池(灵岩山又名砚石山);二说明代书法家毕沅曾隐居此山时,常在池中洗濯笔砚。故得此名。
10、砚池池水碧莹透澈,池底水草丛生,池内金鱼翔游,是灵岩山寺一大美景。但称奇的是每逢萧萧雨天,满池山水竟呈东西浊水之状,清浊融之处,恰又以桥为界。界清桥名便由此而得。至于奇观为何而得?又有二说:一说西边池水壁临当年毕沅住房,因毕沅每日在此洗涤笔墨而致;二说砚池西边乃山泉之眼,每逢阴霾雨天,泉水突涌,泛动泥淤而致。总之不管怎么说,这砚池奇景确有其事。读者诸君不信,不妨乘雨天拄伞临池一辨真伪。